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说唱-正文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张

上一篇《黑怕女孩》的推文里,我说这节目已经是出师不利了。而看了作天的节目,我现在觉得不是出师不利的问题,是整档节目都可能要凉的问题。至于为什么给出这个判断,我们稍后具体说,先把目光聚焦在今天的节目上。

或许是觉得上周的两连播效果不好,这一次《黑怕女孩》节目组选择了直接在周四晚上放出第二期的上下两集,让观众能够看个爽。但是节目组是不是忘了,周四后面还有周五呢,大家得上班啊。

你这上下两集加起来时长3小时40分钟,就算晚上八点准时收看节目,途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次厕所不上,也得看到将近12点,这已经赶上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的时长了。但问题在于,《黑怕女孩》有没有电影级别的质量,能够吸引住观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2张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3张

整个第二期的内容,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公演。节目的进程也完全围绕着每个组在公演前的准备和公演当天的实际表现展开,我怀疑节目组是来帮助观众助眠的,因为我很难看出每组之间有什么非常显著的不同,即使有不同,这种不同也是比较灾难性的不同,而不是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不同。这期节目最先介绍的,也是我觉得这个节目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亮点,就是赛制方面的构思。节目组设置了一百多条“杂音”的纸质横幅,让每位选手挑出一个最认同或最反对的作为主题,然后合作一首曲目。通过暂停键我粗略看了一下这些杂音,选取得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过基本都是会引起反感的,不然也不叫“杂音”了。

有些话基本是只有女性才会遭遇的,有些话是整个年轻群体都可能遭遇的(不分性别),还有些话则是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节目组说“生活中的杂音远远不止这些”,这点很让人感同身受,每个人遭遇的压力和阻力都不尽相同,无论选择哪条杂音作为主题去写,都能够带给一部分人力量,这是节目组的成功之处。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4张

不过我想要看的「选手之间为“应该保留哪个主题”而产生争议」的画面并没有出现,她们几乎都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保留了其中某个人的主题作为合作曲主题。再之后就是制作人选厂牌的戏码,这段实在没什么意思,也许节目组觉得万妮达几次“爱而不得”后的疯魔状态会成为一个笑点,但我真的笑不出来。

公演舞台开始前,马思唯给所有选手与厂牌报幕,这倒还算一个有趣的点,看着衣着光鲜的妹妹们花枝招展地逐个登台亮相,起码还是赏心悦目的。不得不说,说唱综艺里面取的厂牌名都没几个名字响亮的,这九个厂牌的名字基本都没记忆点,除了玩谐音梗的“地久”之外,我是一个都没记下来,下面的文章里还是以队长名字代称吧。

这一轮的赛制是9个厂牌选4个优胜厂牌,上台的厂牌可以挑战别的厂牌,被挑战的厂牌可以应战或者拒绝。如果被拒绝,则权利反转,由未表演厂牌中有意愿挑战台上厂牌的出战。至于投票权,则完全掌握在现场的300位观众手中。

但我没想到的是,一轮公演舞台前还有所谓的“小考”,就是没有舞美服化道的纯作品表演,并且还搞了内部投票,要选出最好的组和最差的组。最终的结果是芮雪组被评为最好的组,而大包子组被评为最差的组。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5张

在这里我也插播一下我自己基于上期节目最后的厂牌成员名单,作出的一个简易实力评价(仅供参考)。在我看来,队内拥有说唱综艺参赛经历的成员的厂牌显然会有较高的评价,如果这类成员数量不止一位,则评价更高。像“芮雪+望江晴+Rui1J”、“叶晓粤+冲天小火箭+脏脏”这两组的实力,就显然要高出别组一档;而王澳楠组、大包子组和奚缘组都是没有任何说唱综艺背景的,在我心中实力就算不上好了。

回到正题,被评为最好小组的芮雪组在公演当天打头阵表演,主题是“漂亮女孩大多是花瓶”。他们的《碎!》选择了一个颇具异域风情的Beat,但是感觉副歌的旋律并不是太搭。这组的表现在我这里只能算中规中矩稳定发挥,没有给我什么惊喜。当我看完表演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这就是内部投票第一,那差的得有多差啊?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6张

第二组登台的咔咔组主题是“回家吧 家里什么都有”,因为她们的制作人是马思唯,她们还玩了一个歌名梗,《A.F.G.G》显然致敬了马思唯的个人厂牌AFGK。

这首歌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是Xigga,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又完全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为什么两句看似矛盾的话我却写到了一起呢,因为Xigga给我的感觉就是女版的小白,她是旋律天才,她想出了这个副歌,然而她完全在搞Mumble Rap,看着字幕我都听不清她的歌词。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7张

JinX周组的主题是“你有被讨厌的勇气吗”,这个副歌完全是成员卡西恩的风格,但我并不是很欣赏这种偏软的演出风格,虽然她们的旋律已经算是所有厂牌中做得最好的了;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8张

与这组产生鲜明反差的是小天组,主题是“你越喜爱我越可爱”,整首歌有点像吉田凛音的初舞台,你以为这群漂亮女孩会走可爱风格,偏偏给你来了最炫技最硬朗的舞台。吉田凛音的中文进步明显,不过这可能是因为她的歌词部分不多。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9张

王澳楠组的主题是“这届年轻人都活得太累了”,在我看来其实是能够讨论得很深入的一个主题,但是他们选择了走一条最简单的路:做走心说唱,并且用相当单一的Flow来呈现。抱歉,这没法打动我。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0张

让我觉得最离谱的是大包子组,他们的主题是“沉默是金 忍为上”,我一早就猜到,一个Crew里全是强调要表达的人的话,做出来的东西必定是什么都表达不出来。

真是白瞎了这首歌的歌名《S.I.O》,虽然我知道这几个字在这首歌里的意思只是Shout It Out的简写,但你要说这么爱表达的一群人会不知道全中国Storytelling做得数一数二的Sio西奥的话,我是绝对不信的。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1张

了解我文风的读者会知道我很少毒舌和点炮,但我听完一遍《S.I.O》之后,我只能说它完全无愧于最差一组的评价。几次Beat Switch让听众的听歌体验完全是割裂的,她们真的是为了表达完全放弃了听感。

可是在表达上,她们也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主题,导致我听了一遍什么都记不住,是真正的什么都记不住,旋律也记不住,歌词也记不住,甚至一个Punchline都没记下来。如果做表达能做出说唱综艺史上最尬的舞台的话,我觉得真的别考虑表达了,先好好做音乐可以吗?

还好随后的叶晓粤组稍微挽回了一点局面,她们的主题是“你在教我做事?”,不过也没有我想得那么出彩,整首歌完全靠脏脏在撑着,有她的部分和没她的部分判若两歌。真的害怕到时候如果把脏脏给淘汰了,我还怎么硬着头皮把这节目看下去。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2张

最后奚缘组的主题是“拔掉网线回归三次元”,我就这么评价吧,这里不是B站宅舞区或者拜年祭,换Beat也没用,流行歌别来沾边。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3张

最最离谱的是大笑组,仅仅只有12秒的演出镜头,一张图就能看完。有消息说是因为她们组失误太多了,但连音源都不放上来,我只能理解为歌词里提了不该提的(也确实有人表示歌词内容含有粗口),那我反而更期待这首歌了。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4张

目前,节目官博关于这场表演的微博评论区骂声一片,网友们都在声讨节目组的行为。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5张

最后,花一点简短的时间谈谈为什么我觉得这节目要凉,看我对之前和本期节目的回顾也应该很明白了,作为一档以作品和表演为核心的说唱综艺,作品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但这份竞争力始终没法提升上去。

就连去年评价不高的《说唱听我的》和《中国新说唱2020》,也打造出了几首像《对手》、《天上的星星不说话》、《经济舱》这样货真价实的Hit Song,而《黑怕女孩》播到现在,连摸到Hit Song边缘的作品都没有。

那什么东西能够出圈,光靠选手们的颜值和性格吗?Sorry,这是实力为尊作品至上的说唱圈,你可以没有很多优秀作品,但不能一首都没有,否则你的流量越大,口碑也就越差。

而目前来看,这首救命的出圈歌曲并没有出现,我只能说,留给《黑怕女孩》的时间不多了。说唱听众几乎对这个节目没有丝毫的讨论热度,而大部分HipHop自媒体也都很少对这个节目加以报道。

如果有一天,连我们这样靠节目吃饭生存的说唱自媒体都对它失去兴趣,那么普通观众对它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按照目前的趋势,凉凉或许将成为这档节目的归宿,希望他们可以力挽狂澜吧……

撰稿&排版 / 砂与海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把大笑组表演剪成12秒,打造说唱综艺史上最尬舞台,我觉得《黑怕女孩》要凉了 | 第16张

本文来源 川流嘻攘 ,由 HiTao 整理编辑,观点不代表嘻哈中国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